香港裝修廁所及廚房防水層懶人包
屋內的兩大水區集中在衛浴室及廚房,最甚的要屬衛浴了。除了常使用水、以及會有冷暖交替,使衛浴成為家中最大的水區,故裝修除了廚房外,最要注意防水及濕氣的空間即為衛浴。除了濕氣外,更要防止水滲漏到天花板、地磚、牆壁。
若防水沒做好,最輕的情節也易生壁癌、發霉,對人體有害外,有礙觀瞻。嚴重點可能使鋼筋生鏽、水泥也可能被影響而剝落等等,後患無窮。若不慎滲水至樓下,更可能引起鄰里糾紛及賠款,得不償失。
浴室及廁所防水層漏水原因

浴室防水裝修需格外注意,施工前若能有些基本認知,也能一定程度的過濾裝修公司。可以詢問裝修公司的使用工法、防水層高度、是否可以試水等三大問題,確保品質有一定保證。一般建議房水工程至少施作至樑下,包含地板、牆面、馬桶亟浴缸底部加強。若有浴缸,則注意是否浴缸及牆面有做單液PU填補,避免水從這裡向下漏。
試水意思為施工完成後,對該區域做蓄水觀察。堵住排水孔後蓄水24小時,可在蓄水後畫線記號,確保24小時後水都沒有滲透或水位降低,以驗收防水工程。工法有分數種,端看施作團隊。地面防水層最基本會有洩水坡度,約莫1%的傾斜角度。
能確保水向排水孔流去。浴室的牆壁與地磚都應施做防水層,防水層也並非越厚效果越好,太厚容易龜裂,太薄則失去效果。在防水層乾燥後,須以水泥砂漿打底,作為保護措施。完成後才在牆角四周漆上防水膠。洗臉盆、馬桶等衛浴用品,除了接連處灌以填縫劑填補縫隙,安裝也要確保使用防水材料黏著固定。若有暖燈、風扇等等則建議使用不鏽鋼製造。插座等等也要確保有防漏電、防水保護機制,以防萬一。
防水層施工

適合簡約風格、溫暖的氛圍打造,材質輕又強度高,有良好的一般施工會先打底,若敲除地板後發現地面不平整,會在清除砂石、石塊後以水泥粗胚打底,待水泥乾燥後才上防水層。之後上壓克力底漆,底漆可滲透水泥毛細孔、增加附著力,有的彈泥品牌也可以用樹脂加水,通常底漆以1比3比例先稀釋,以粗毛刷或滾輪塗刷皆可,再度等底漆乾燥才可進行下一步。
第二道後就不必稀釋,一般是塗2~3層,尤其牆壁與地板的交界、角落與排水孔、排水管四周可加強塗抹,後續一般接著上彈性水泥,地面、牆壁都要塗抹分別2至3次,多層且均勻薄塗,一次不超過1mm及分次塗抹,且記方向得一直一橫,確保乾透及方向有相互交叉。才能形成防水膜。若此道步驟作得太厚,則可能因為水份揮發的速率不同而龜裂。也有彈性水泥二層後再加一道黑膠,或是在彈性水泥內加抗裂網,來增加防水膜厚度的做法。
防水高度一般以蓮蓬頭擺放位置上20~30公分為準,也有以牆身高度160至200cm的算法,若乾濕分離則以高處為主。若為老屋翻修,一般則建議還是將底打掉,才能確保防水從頭到尾的施作,也能避免日後裝修糾紛。衛浴防水要注意的眉角較多,選擇一間可信賴的裝修公司也能最大程度的避免出事後無人負責。
彈性及耐震動等等優點,木板容易加工也容易塗飾,常用於常用於房、廳裝修。但木板同時有容易發霉、蟲蛀等缺點,濕氣較高的亞洲國家較少見到,或建議搭配全室循環安裝,更有效減少濕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