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樓底及閣樓設計裝修設計
閣樓,在不常用到的高處多建的小空間,可供置物、收納等用途,在西方較為常見。現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因樓價過高,也出現一些樓底較高的單位,讓人聯想到西方的閣樓設計,現也有不少裝潢引入閣樓設計,能解決空間衍生的物品收納問題。
什麼單位適合做閣樓?
一般設計而言閣樓會作為休憩區或置物區,那最理想的高度為可以站直,或最基本的要求也要坐直時不會頂到頭頂。並非所有單位都適合做閣樓,以往樓底2.6米至2.8米,若要有收納餘裕,一般建議做地台床或入牆式的傢俬,才不過度犧牲直立的空間感。
若有2.9至3米,甚至現行有的單位會特地挑高,讓高度超過3米,則較為適合做閣樓。另閣樓也要考量住戶身高、梁柱位置是否適合等等,若條件不合適,也不要盲目追求興建閣樓。

閣樓裝修常用的材料?
一、木造
最普遍的閣樓用材,傢俬組裝方法原理是透過二至三個櫃體加上一塊橫向的板,組成閣樓空間,再以不鏽鋼等材質包邊。
優點:使用空間增加,且此作法不用入則。
缺點:承重能力不佳,一般而言只能承受約200公斤的重量,若為兩位成人加上雜物,承重可能成為隱憂。
二、鐵造
利用鉛水鐵,即燒鐵架作為承重材料的作法,同樣能以不鏽鋼等物料包邊。
優點:同樣面積而言承重力為木造的數倍,安全係數較高。
缺點:因入牆身,需入則。且有時申請需額外費用,整體造價較高。
三、組裝式鋼材層架
進口組裝式層架,概念上像是放大版的桌子,以四角作為支撐點,但材料為鋼材,且表面再塗上防鏽塗層。
優點:可重複組裝使用,耐髒、耐重,不須入牆也無須改動結構,且穩固許多。
缺點:美觀上或空間設計較易受阻,因四角承重處可能被阻擋。

閣樓常被漏掉的設計?
一、插座及電器
常有人誤解閣樓為置物空間,而忘記安排電器位置及預留插頭。若閣樓打算做為睡房使用,則冷氣安排一般建議為兩層交接的樓梯處,才能確保上下層都足夠通風。另閣樓若要打掃,屋主才時常想起沒有預留電掣位。故建議至少預留一至二個插座,以便吸塵打掃可使用。電掣位可以在閣樓空間或樓梯位置。
二、採光度
理想狀態是有落地窗,能同時兼顧上下層採光,若無,也建議增添一些間接照明,讓光線充足明亮。一般為了提高閣樓的明亮度,油漆或用色會偏向淺色設計,也能添增欄杆、玻璃等物料材質,提升透光率,彌補閣樓光線照射不足的問題。
閣樓裝修入則問題?
加裝閣樓雖為潮流趨勢,也是為生活所逼,但為了整體建築結構及安全問題,如要考慮加建閣樓,必向屋宇署須申請及入則。屋宇署會評估單位是否在承重、逃生等方面是否有危險,才予以回應是否通過加建閣樓。
其中也有些做法,例如標榜為「傢俬」組裝出閣樓效果,因組合傢俬不屬於建築工程與及結構物,但為入則的閣樓本身違反屋宇署的建築物條例,仍建議屋主謹慎思量。